脑瘫患儿的常见心理有哪些
分类: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2020-06-29 10:54 浏览次数:133
脑瘫患儿的常见心理有哪些?脑瘫,相信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一旦患病,可出现头围异常、行走障碍、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多种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影响都是非常严重的,尤其小儿脑瘫患者,由于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所以小儿脑瘫会对患儿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因此,学会护理与疏导很重要。那么,如何进行小儿脑瘫护理与心理调整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脑瘫患儿的常见心理有哪些?应如何调理?
1、 敏感、自尊心强:由于身上有毛病,往往过多的注意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尤为敏感,容易计较别人怎么对待自己。情绪不稳定。表现任性,喜怒无常等,所以作为脑瘫患儿的家长一定要多疏导,多安慰。
2、 孤独感:因为脑瘫疾病的原因,部分患儿会有行动障碍,所以不能和正常孩子一起玩耍、奔跑等,这样时间一久,就会有一种脱离人群的感觉,从而产生孤独感,这种心理会随着时间、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所以家长一定要多加注意,让孩子可以融入当中,和其他孩子多接触。
3、 自卑感、缺乏信心,因为脑瘫儿童生长发育比正常儿童落后,行走姿势异常,学习生活遇到困难多,有时还受到别人的歧视和讥笑,总是感到低人一等。家长应使其建立信心,发现自身优点。
如果孩子患了脑瘫,我们建议使用经颅磁刺激仪,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经颅磁刺激的不同的频率来达到治疗目的,高频(>1HZ)主要是兴奋的作用,低频(<1HZ)则是抑制的作用。高频rTMS可以增加刺激部位脑血流,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加刺激回路垂体神经内分泌相关激素,增加细胞内钙离子,引起基因表达和蛋白质代谢的双向调节,产生长时程增强(LTP)的可塑性变化,促进突触连接功能和神经网络形成等。而低频刺激作用则相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用于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它的刺激频率而分别达到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质功能的目的。
上一篇:脑瘫患者寿命一般是多久呢
下一篇:哪些因素会引起脑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