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发作前兆有哪些

分类: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2020-07-10 10:55 浏览次数:148

  小儿脑瘫的发作前兆有哪些?根据资料统计,在我国每1000个孩子中大约会出现2.7个脑瘫患儿.这些孩子常常有紧握拳、头后仰、肢体紧张发硬、用脚尖走路、剪刀步等异常姿势。如果由于不重视的家长,不能及早发现和治疗,会造成终生肢体残疾。脑损伤的治疗时机是孩子1岁以内,可惜的是,很多孩子给白白耽误了。

小儿脑瘫的发作前兆有哪些

  在小儿脑瘫的早期,会有些许共同的前兆,大致如下:

  1、常“敏感”或激动,但如果患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仅在饥饿时有如此表现则意义不大。

  2、噪音或体位改变“敏感”时难将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家长常反映“孩子不喜欢洗澡”,当脚用触及浴盆边缘,背部即僵硬竖弓形。

  3、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入睡困难,大约有30%脑性瘫痪小儿在生后前3个月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

  4、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护理困难,频繁吐沫,以及持续体重不增。

  小儿脑瘫的症状大家应该了解了,那脑瘫儿该怎么治疗呢?我们不妨试试经颅磁刺激仪,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经颅磁刺激的不同的频率来达到治疗目的,高频(>1HZ)主要是兴奋的作用,低频(<1HZ)则是抑制的作用。高频rTMS可以增加刺激部位脑血流,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加刺激回路垂体神经内分泌相关激素,增加细胞内钙离子,引起基因表达和蛋白质代谢的双向调节,产生长时程增强(LTP)的可塑性变化,促进突触连接功能和神经网络形成等。而低频刺激作用则相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用于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它的刺激频率而分别达到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质功能的目的。

上一篇:孩子患脑瘫会有哪些危害

下一篇:脑瘫诊疗中出现的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