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者与正常儿童的区别在哪
分类: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2022-05-09 09:40 浏览次数:173
脑瘫患者与正常儿童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迟缓和姿势异常综合征,并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流涎等表现。儿童发育落后于正常儿童,并伴有异常的动作和姿势。比如俯卧位,正常孩子可以双臂支撑上半身,抬头,脑瘫孩子不能。
当一个成年人的手伸向平躺的正常儿童时,他可以抬起手,逗逗自己的手,同时仍坚持仰卧姿势;当大人的手伸向仰卧的脑瘫患儿时,他也举起了手,但却紧紧抓住了大人面向自己的手,甚至以特定的姿势悬空上身。
如果我们用手托着孩子的膝盖,脑瘫的孩子会把另一条腿踢到托者的手上,而正常的孩子是没有这种反应的;当我们用双手打孩子的时候,脑瘫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惊吓,抬起四肢,宣布尖叫,而正常的孩子不会。
此外,正常儿童可以四肢张开仰卧,而脑瘫儿童仰卧时往往一条腿一只胳膊弯曲。最终,只有通过仔细的调查,才能在早期发现脑瘫患儿。因此,尽早对脑瘫患儿进行科学治疗,是决定患儿未来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研究证明,脑瘫患儿易患早产、难产、黄疸、窒息等。出生时造成了一些脑损伤,进而导致分布在下肢的感觉神经失去控制,使得脚和手越来越硬,也就是说肌肉张力越来越高,当然也就不会正常行走。
因为四肢硬,血管被挤压。痉挛性脑瘫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肢体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越来越严重。由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肌张力高,导致从小腿关节开始过度拉伸,无法向后弯曲,站立时脚底无法起到支撑面的作用。儿童的平衡能力还受到自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直接肌力不协调的影响。因此,早期康复训练是在疾病确诊后立即进行的。
痉挛型脑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强迫运动和自动运动。后者更重要,它允许患者采取下蹲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趾微微向外倾斜。治疗者位于儿童身后,双手控制儿童膝关节内侧前后或左右移动。能辅助站立的孩子,可以采取弓步动作,推动膝关节或髋关节前后或左右运动,使重心移动时小腿关节的肌肉紧张度降低。
目前,经颅磁刺激仪已被广泛应用。经颅磁刺激仪克服了传统理疗因子无法穿透颅骨屏障的困难,是脑理疗的一大突破。但是治疗中也有需要注意的事项。每天愈合时间应该在20~30分钟左右,这个时间的长短与每根弦的频率和脉冲数有关。该病急性期可每日1~2次,10次为一个阶段。连续3~5个阶段后会看到更好的效果,后期稳定治疗康复的可能性更大。
上一篇:脑瘫有哪些表现
下一篇:脑瘫的症状很明显吗?